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项目 >> 表演类

非遗项目
表演类
提线木偶
时间:2016-08-20 浏览:1310

         2F6A887DD6B5C68A18873752747A4F09.jpg

      提线木偶是古老的汉族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当地汉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的汉族戏剧剧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被赞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福建提线木偶戏,即嘉礼戏,又称加礼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 嘉礼加礼,意即隆重的殡婚嘉会中的大礼。福建地区每逢民间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赛会、谢天酬愿,都必须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因此,泉州自古以来便称提线木偶戏为嘉礼戏、加礼戏。此戏目前在福建地区仍然很兴盛!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都保留得较为完好。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福建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

福建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汉族传统工艺珍品。

据传,唐末王审知入闽在今福州称王时,大建宫院,由中州聘请不少名士学子,并携带傀儡戏具,置于宫中以供娱乐,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故嘉礼戏的道白有中州音。

到了宋代,嘉礼戏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进一步与汉族民俗仪式结合起来,得到较大发展。明代泉州李廷机曾为木偶戏撰联:"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可见当时木偶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备了表现纵横千里、包容古今的功力。
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泉州的嘉礼戏已经十分成熟,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形成规范的剧本体系,能够演规模宏大且细致复杂的历史戏了。虽然形象只有固定的36个,但行当已分生、旦、北、杂四大类,可演42部大戏,如传统连台本《目连救母》可演七天七夜。

清末民初,泉州一带有50多个木偶戏班遍布城乡。泉州东岳庙、关帝庙、元妙观、城隍庙等"四大庙",均有固定戏班为祈天酬神专门演出。号称"嘉礼才子"的林承池曾与文人杨秀眉创作了《说岳》、《水浒》等连本戏,从而把木偶戏脱出仅服务于婚丧喜庆的圈子。林承池、连天章等人,还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如拔剑、插剑、弄蛇、

艺术特色

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泉州傀儡戏至今保存七百余出传统剧目和由三百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傀儡调”(包括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法),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上一篇:拉洋片
下一篇:婚俗